在中信國際學校的自然課堂上,透過動手實作與觀察,學生培養對自然現象的理解與好奇心。不同年級的課程設計各有特色,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與探究能力。
三年級的學生進行「植物果實觀察實驗」,透過切開蘋果、水梨、葡萄柚與百香果等水果,仔細觀察果實的橫切面與縱切面,認識果皮、果肉與種子的構造。學生比較不同果實的外觀與形狀,理解果實在植物繁衍中的角色,並練習以圖像與文字紀錄觀察結果。
四年級的學生則透過「土壤侵蝕實驗」模擬自然界地形的變化。他們利用混合的土石材料重現山坡地受雨水沖刷後形成河道與堆積的過程,觀察不同坡度對侵蝕的影響。課程中,老師結合光復鄉近期的地理事件,引導學生理解堰塞湖形成的原因,將科學原理與真實生活相連結。
六年級的學生進一步進行「動物生理結構探究」,利用液壓機械怪手模型模擬手臂肌肉的運作。他們觀察液壓結構如何對應「外側肌」與「內側肌」的伸縮關係,實際體驗肌肉協調的原理,讓抽象的生理知識具體化。
這些課程不僅強化學生的觀察力與探究精神,更讓孩子以「小科學家」的眼光看世界,在動手與思考的過程中發現科學的奧秘與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