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的海洋奇遇——藝術與科學的跨界創作!

二年級的藝術課程中,在老師的引領下,孩子們化身小小藝術家與科學探險家,展開一場結合「磁力」與「海洋」的創作旅程。課程以「海洋磁力創作」為主題,從探索磁鐵的奧秘開始,帶領學生了解「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原理,並思考如何將這項科學現象轉化為藝術表現。

  首先,老師引導學生觀察多樣的海洋生物:優游的海豚、遨遊的海龜、舞動的章魚與閃亮的熱帶魚。透過觀察牠們的形狀、色彩與紋理,孩子們不僅學會「看見」自然的細節,也從中體會生命的多樣與美感。討論中,學生思考這些特徵如何幫助生物在海洋中生存,進而培養對自然的關懷與想像力。

  進入創作階段,孩子們運用彩色筆、拼貼紙與磁鐵,創作出屬於自己的海洋角色。有人畫出彩虹鯊魚,有人設計會發光的水母,還有人組出奇幻的深海魚群。當作品完成後,老師帶領學生將磁鐵與作品結合,製作成「海洋主題磁力釣魚遊戲」。孩子們在操作中理解磁力的原理,並在創作中培養動手能力與科學思維。   最後,全班進行最熱鬧的「海洋釣魚比賽」,在笑聲與加油聲中,孩子們體驗到分享與合作的樂趣。這堂課不只是藝術創作,更是一場跨越學科界線的探索,讓孩子在玩樂中學會觀察、想像與創造,用小手感受科學,用大眼睛看見世界的美。

原來磁鐵也能讓作品動起來!
動手設計我的海洋朋友